三亿体全站-“旗帜杯”开幕式,王楚钦陪领导打球主动失误送分,孙颖莎
当下,全面深化改革已迈入纵深。改革落实是好的,有些改革举措已经逐步显效,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,也涌现出一批拼劲十足、甩开膀子干的实干家和创新者。但另一方面,一些人不担当、不作为,瞻前顾后、畏葸不前的情况也不容忽视。一些改革措施遭遇“中梗阻”“落地难”,很大程度上与顾虑重重、状态不佳有关。改革发展是一场未知的探索,探索的道路上总会出现一些失误,建立容错机制,区别对待探索失误和违纪行为,是对改革创新者的一种保护,也是对创新者的一种鼓励。
全面深化改革是系统工程,头绪多,任务重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,改革举措出台的数量之多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,抓落实的任务之重、压力之大也前所未有,这对广大改革创新者提出一道道繁重的考题。一些党员干部存在“多干事多出错,少干事少出错,不干事不出错”的认识错误,认为多做事的人,有可能十件事干好了九件事,有一件事没干好,就给别人留 下了不好的印象,所以在工作中的做法就是“明知不对,少说为佳,明哲保身,但求无过”,习惯了有事别人上,出事别人担。这些现象充分说明了建立容错机制的必要性。
容错机制的关键在于明确容忍免责的范围。可予容错免责的行为,是干部在改革创新、破解难题、先行先试中,主观上出于公心、担当尽责,客观上由于不可抗力、难以预见等因素,未达到预期效果、造成不良影响和损失的行为或失误。容错机制成效的关键在于各部门要形成合力。纪检部门既要惩戒违纪违法的行为,又要包容改革探索的“无心之失”,在从严管党的同时,又要鼓励创新;组织部门要真正把敢闯敢试、敢于担当的干净干部选出来、用起来,形成改革者上、不改者让的良好用人导向。在全面深化改革、全面从严治党进程中,我们既要把纪律挺在前面,严守纪律底线,惩处违纪者、问责不为者,又要旗帜鲜明地为担当者担当、为负责者负责、为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,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干部积极性、主动性、创造性,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。
评论留言
暂时没有留言!